扫一扫进入手机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消息让你知

微信钱包、支付宝将被政府取缔?

2022-11-16 12:00:26

内地盛传由央行主导发行的“数字人民币”(E-CNY)将取代微信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软件。有金融学者指,情况反映民企国有化步伐在中共“二十大”后正加速推进,当局疑借“收割”民企多年来电子支付成果,以便经济衰退下的宏观调控。
中国近年来一直传当局大力发展数字人民币,将打破中国电子支付市场由民营企业垄断的情况。最近有关消息越传越烈,更指当局将取消微信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软件的使用。

数字人民币就是将传统的人民币改成电子版本,是统一归中国中央银行所控制的一种法定数字货币,与传统纸钞的功能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它是存在于手机线上的虚拟货币。当中强调,相比微信、支付宝,数字人民币的优势在于其以央行为背景,无须再去添加银行卡等繁琐的步骤,随时可以在各大电商平台如京东、天猫等直接使用

 不过,近来愈来愈多上述类似的文章在内地网上涌现,当中不乏批评微信支付、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安全漏洞、私隐和使用繁琐等,并强调“数字人民币”更安全方便,满足消费者匿名支付的需求,只需要与个人信息绑定,不需要绑定银行卡,亦可实现双离线支付,不用网络和信号就可以付费,形容“告别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宝将消失!”

  事实上,微信支付、支付宝近来屡遭中国当局收紧电子支付限制,尤其是二维码支付的规管。中国央行早前发布的条码支付监管新通知,今年3月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而2021年10月13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从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3个方面入手,对收单机构和清算结构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 与此同时,条码支付也被纳入监管,对个人收款条码的使用规范做出具体规定。
中国金融学者分析指,当初中国当局考虑到网上支付的高风险下,以宽鬆规则容许民企自行发展移动支付软件,眼见“这块蛋糕愈做愈大”,又碰上新冠疫情“动态清零”下经济衰退,依赖“内循环”,现时中国“新版公私合营”愈趋扩大,腾讯、京东科技等科网龙头被国企注资,故不排除微信和支付宝等移动支付市场被“国有化”取缔。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