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华裔学生将迎来重大的历史机遇,最高法院将在下周审理起诉哈佛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招生的“平权政策”,预计原有“种族优先”政策将会被废除,所有的学生凭实力上大学。
这样一来,学习成绩更好的华裔,读大学的机率有机会大大增加。此消息一出,最大的受害者可能不是某些族裔,而是某些华裔政客,毕竟他们曾经发誓要把华裔学生赶出名校,让华裔学生去读社区学院。
什么是“平权法案”?
美国的“平权法案”,是指1964年通过的《民权法案》第六章,原文是:“禁止接受联邦财政援助的任何计划或活动下基于种族、肤色或国籍的歧视。”
这个法案是基于当时美国社会仍然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而制定的,法案的出发点和内容都是好的,通过改善就业和教育机会,一起来消除对社会边缘群体歧视的一种方法。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甚至打着“多元化”的口号实施逆向歧视。
最典型的就是在大学招生过程中,为了达到所谓的种族平衡,白人和亚裔学生的成绩再高也不会被录取,而某些族裔学生成绩很差也会被录取。
变味:平权法案变成逆向歧视
2003年,当时的最高法院裁定裁定密歇根法学院可以在招生程序中考虑种族问题,以实现多元化的学生群体,被认为是 25 年来最重要的平权行动案件中作出裁决。
从此,大学招生过程中的不平等现象变本加厉,白人和亚裔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原因就是因为这两个族裔学生的成绩太好了,使得美国的大学生出现“逆淘汰”的现象。
2015年,一名成绩优秀的印度裔学生维杰乔卡尔-英加姆(VijayChokal-Ingam),想要就读医学院,追随母亲成为一名医生,但是申请了15个学校,只接到2个面试的机会,最后无一录取。痛定思痛,他剃了光头,修剪睫毛假扮黑人,再次提交申请,结果一口气收割了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1所美国名校的面试,并如愿进入一所著名的医学院,圆了医生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