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在一個偏遠佐治亞南部小鎮舉辦特別的追思會吸引了居住在美國不同地方的中國人扶老攜幼前來參加,一個只有250多人的小鎮子來了200多個衣裝肅穆的華人華僑。“今天我們見證了真正的美中友誼,感謝中國在二戰的中國戰場給美國的幫助,更感謝尊貴的中國朋友來今天的到來,讓我們一起紀念英雄” Pike市市長Blalock先生感慨地說。6月11日,美國二戰援華犧牲的戰士羅伯特•尤金 Robert·Eugene 失蹤73年之後遲到的葬禮儀式在羅伯特家鄉的學校Pike County中學舉行。當天天氣特別好,小鎮中學大禮堂的門口,站著一排手握國旗的摩托車隊隊員,作為迎賓隊。大廳裡佈置得莊嚴肅穆。所有的人都 懷著十分莊重的心情迎接英雄的家人入場,迎接這位援華抗日英雄魂歸故里。
送行的車隊很長,在公路上延綿數英里。所有路過的車輛都停了下來,向這位英雄致敬。這種陣勢在這個寂靜的南方小鎮,可能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路人或者鎮上的人們默默地站在路邊上,手裡揮動著美國國旗為這位英雄送行。他們把右手放在左胸心口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這些中國人坐車排在送葬的行列裡,邊行邊看,大家感觸很深。
隨著震耳的幾聲槍聲和悠長的軍號響起,兩組編隊的老式飛機和二戰時使用過的戰鬥機從正在進行葬禮的墓地上空飛過。一直覆蓋著尤金的國旗,被幾名儀仗隊戰士們整齊地疊了起來。其中一位把疊成三角形的國旗抱在胸口,並且交到了一位軍官的手裡。那位軍官雙手捧著軍旗,走到坐在大棚中的羅伯特•尤金的後人Mrs. Merrill Roam 面前。軍官單腿跪下,身子前俯,貼近這位婦女的耳邊,低聲地與她說”我代表美國總統向你致敬”,又把手中抱在胸前的疊成了三角形的國旗,鄭重地交到那位婦女的手裡。
1944年1月25日,八架飛機從中國昆明飛往印度的執行例行貨運任務,其中B-24J解放者式轟炸機“熱獄號”(Hot as Hell)並沒有到達目的地,機上八名機組人員失蹤。24歲的Robert Eugene Oxford就是其中的一位。
Eugene出生在亞特蘭大南部的PIKE郡的小鎮Concord,是家中六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由於幾個哥哥在空軍服役,喜愛飛行的Eugene自然而然地在高中畢業後也成為空軍的一員。1942年Eugene從德州的飛行學校畢業後加入了空軍,成為第十四空軍第308轟炸機大隊的成員,駐紮在中國昆明。這個喜歡把頭髮梳得油光鋥亮的英俊男孩打算戰爭結束後回到父親的農場工作,和心愛的未婚妻蘇珊結婚。
第308轟炸機大隊也是第14航空軍司令陳納德將軍手中唯一的一支重轟炸機部隊。陳納德要求308轟炸機大隊自行派出B-24轟炸機,經由駝峰航線到印度去載運所需的物資。
1944年1月25日早上7時40分,剛開始的天氣適合飛行。不久以後機群遭遇到強風,能見度不到一米。在降低飛行高度後,機組飛機分散飛行以防相互碰撞。最終五架沒有飛回基地,Eugene的“熱獄號”就是其中之一。因為當年沒有衛星導航儀,沒有辦法確定失蹤飛機的位置,所以沒有進行搜索。兩年後Eugene和其他機組人員被宣佈死亡,名字被列在位於菲律賓的馬尼拉美軍紀念公墓的失蹤人員名單上。直到戰爭結束,Eugene他們的遺體都沒能找到。
2004年, 探險家Clayton Kuhles先生從一位二戰飛行員口中得知“熱獄號“的失蹤而開始研究。2006年12月7日,Kuhles先生跟著線索找到了印度阿魯納查省的一個小山村,在這裡他遇到了一個販賣從飛機殘骸上敲下來的鋁片的當地人。激動之余,Kuhles先生組織了一個團隊,經過三天跋涉來到一處海拔大約9千4百米的白雪皚皚的山脈。在這裡他看到一些飛機殘骸,降落傘和一些氧氣瓶,還有在一棵樹下的一堆從飛機殘骸上敲下的沒有來得及運走販賣的鋁片。在這堆鋁片的底部,一塊鋁片上清晰的寫著“B-24J”, 機號“42-73308”,這正是失蹤的“熱獄號“!
當時在現場還發現了一架同樣也是在二戰期間墜毀的C-109運輸機。美國空軍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該架C-109運輸機是於1945年7月17日墜毀,飛機上一共有四名機組人員。與「熱獄號」一樣,該運輸機也是在執行駝峰航線運補任務時遭遇意外。(目前在二戰美軍的失蹤名單上還有83,000人,其中350人是在駝峰航線上失蹤)。
Kuhles先生將相片和文獻發表在一個尋找戰爭失蹤人員的機構的網站上。
這一發現開啟了第一上尉Robert Eugene Oxford的漫漫回家路。
而遠在喬州的Eugene的家人一直到2007年9月才從另一位機組人員的家人發來的資訊中才得知找到“熱獄號”飛機失事地點的消息。“熱獄號”機組人員的親屬們敦促美國國防部進行調查。此時離“熱獄號”的失蹤,已經過去了整整六十三年!
由於阿魯納查地區是中印邊界的爭議地區,所以每次現場探查都要得到印度政府的批准。2008年11月,印度政府首次同意探查組進入出事地點。由於惡劣的天氣和地理原因,2008年到2009年的數次現場探查都沒有其他太多有價值的發現。在以後的五年內探查組沒能拿到批准。直到2015年,由專家組成的一隊探查組再次來到現場。
現場位於六十度的山坡上, 地形非常危險。此前數次地震和山體滑坡使得土壤鬆散,到處都是鵝卵石和巨石,以及低窪的灌木和樹木,加大了現場挖掘工作的難度。從2015年10月4日到11月3日,探查組首先清理地表的植被,然後進行嚴格徹底的搜索挖掘。在整個過程中,每一步驟都進行嚴格詳細的書面檔記錄,並將所有有價值的發現密封在塑膠袋中,標注與現場相關的特定資訊。團隊攝影師現場錄影上傳到有關網站,並隨時聽取負責網站的人員收集到的各方專家的建議,進行現場勘察。
這次勘察挖掘,除了飛機殘骸外,還發現了一些帽子,鞋子和手套碎片和幾枚美國,英國和印度硬幣。這些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事人員使用的物品是一致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經過不懈努力,終於在現場發現了一些可能是的人類的遺骨,包括部分顱骨和具有一枚牙齒的下頜骨。
2016年4月13日,這些遺骸由專機送往夏威夷檀香山的實驗室進行分析鑒定。當時正在印度新德里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專門出席了在空軍基地舉辦的遺骸送別儀式。
幾家世界頂級DNA實驗室都參與了遺骸的DNA鑒定。牙科,骨科等其它各個領域的專家也參加了單獨鑒定分析。“熱獄號“組員的幾個家庭都提供了DNA樣本,與從印度帶回來的遺骸進行比較。
DNA測試首先進行的是最快最簡單的母系線粒體DNA鑒定,結果與Eugene的外甥和外甥女匹配。由於還存在假陽性的可能,所以又進行了父系的Y染色體鏈DNA鑒定,結果又和Eugene的侄子匹配。牙科的鑒定結果顯示遺骸屬於死亡時年齡在18歲以上的成年人,而Eugene當年24歲!
Eugene原計劃1944年3月在邁阿密和未婚妻蘇珊舉行婚禮。為了能再早些回家,Eugene自願執行1月25日的飛行任務。這一去,Eugene再也沒有回來。
在Eugene失蹤的初期,Eugene的戰友不停寫信地鼓勵他的家人,告訴他們不要放棄希望。Eugene在軍隊服役的哥哥Paul甚至寫信給家裡, 希望家人繼續給Eugene寫信,以免不久以後Eugene回到軍隊會對沒有家人的信而感到傷心。
Concord小鎮上參加二戰的年輕人後來陸續都回到了家鄉,包括Eugene的兩個哥哥。
Eugene的父母和幾個兄弟姐妹直到去世都不知道Eugene在哪裡。只有大哥Fred等到了“熱獄號”的發現,但是他沒能等到Eugene的回家。
Eugene失蹤後,母親失去了歡樂,再也沒有了笑容。未婚妻蘇珊每天都在等待和祈禱。很多年以後蘇珊才放棄希望與他人結婚。終身未育的蘇珊在2011年90歲去世之前終於等到了發現“熱獄號“的消息。
6月8日,Eugene的遺骸運抵亞特蘭大國際機場,他在家人,愛國者衛隊,喬州巡邏隊等的護送下回到了家鄉。
6月11日,小鎮的居民和Eugene的親屬,以及聞訊趕來的亞特蘭大周邊的數百華人來到Pike郡,參加Eugene的追思會。追思會上市長和牧師分別介紹了Eugene的生平。
在從追思會場到Eugene下葬的公墓,只有15分鐘車程,但是送行車隊花了40多分鐘的時間。沿途的居民自發揮起手中的國旗和自製牌,歡迎Eugene回家。
葬禮上軍隊鳴槍隊朝天鳴放三排槍。位於墓穴前部的司號兵對靈柩吹響禮號,標誌著Eugene開始最後的長眠, 回到了父母的身邊。抬送靈柩的軍人將國旗折疊,贈給Eugene最親近的眷屬。
兩組飛機從公墓上方飛過,向英雄致敬,其中有兩架二戰時期的AT-11 轟炸機。目前只有四架二戰時期AT-11 轟炸機能進行正常飛行,兩架來到了現場向Eugene致敬。
“熱獄號”的其他七位機組人員的遺骸仍未找到。現場的發掘工作由於安全的原因目前處於停頓狀態。主要的困難是要從印度政府那裡獲得批准,再一個就是經費問題。
Kuhles先生說現場還有一半沒有勘探挖掘。他說他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在現場找到其他的機組成員。
【駝峰航線】
駝峰航線”是
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始於1942年,終於二戰結束,為打擊
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貢獻。
“駝峰”位於
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一個形似駱駝背脊凹處的一個山口,它的海拔高度高於當時
美國主要裝備機型(
DC-3、
C-46、
C-47)最大爬行高度,這裡是中國至
印度航線的必經之處。通過這條運輸航線,中國向印度運送派往境外對日作戰的遠征軍士兵,再從印度運回汽油、器械等戰爭物資。“駝峰航線”西起印度
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
高黎貢山、
橫斷山、
薩爾溫江、
怒江、
瀾滄江、
金沙江、
麗江白沙機場,進入中國的
雲南高原和
四川省。航線全長500英里,地勢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達7000米,山峰起伏連綿,猶如
駱駝的峰背,故而得名“駝峰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