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进入手机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社区时事

钱奕东: 经典之魂•《春江花月夜》

2020-07-31 09:43:59
我想借用我国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来作为文章的开头。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借用她的名子。诗的意
我想借用我国唐朝诗人张若虚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来作为文章的开头。

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借用她的名子。诗的意境和琵琶独奏曲的意境,我觉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写景,写情,写人,丝丝入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琵琶独奏曲,演奏家们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艺术实践,日臻完美。特别是刘德海大师不同版本的《春江花月夜》,以及大师出神入化的演奏,炉火纯青,令音乐界叫绝,成为我国传统音乐经典作品之一。它不同其他地方性的音乐作品,如广东一部分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是区域性较强的代表。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经典音乐的代表,是中华民族艺术经典的代表。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音乐史上典范之作,于是,各种乐器,从不同的角度,移植成适合自己演奏的版本。如钢琴演奏的《春江花月夜》,还有西洋弦乐演奏的《春江花月夜》。民族乐器演奏家们更不用说了,也纷纷改编成适合自己演奏的版本。还有不同版本的民族管弦乐合奏,但是,琵琶在合奏中除领奏、独奏之外,在合奏声部配器方面,也占有份量较重的大头戏。

可以说,百花齐放,争相斗艳。我觉得琵琶演奏的《春江花月夜》,韻味无穷,独领风骚,别具一格。

两年前,我在美国又将这首经典,分别以独奏和重奏的形式,出现在美国艺术舞台上。这篇短文作重谈谈,这首《春江花月夜》以琵琶、古筝二重奏的演奏形式,如何叩动美国听众的心弦。

我演奏琵琶,我的学生黄莉婷小姐演奏古筝。
 
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和磨合,重奏的效果比较理想。古筝演奏方面,音色、力度把握得体,对整部作品节奏处理得徐缓有致,感觉找得准确。和琵琶主旋律,相辅相成,相映成趣。

在亚洲美食文化节,《春江花月夜》二重奏首次和观众见面了。

那是10月的一个下午。阳光和煦,洒落在热闹的美食节展示现场。亚洲各国展示的美食,吸引八方来客。美食家们,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美食,尽情品尝;还同时享受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大餐。

我们出场演奏。

主持人声音刚落,美食家们就报以热情的掌声。

咚咚,咚咚……’琵琶模仿击鼓声,古筝低八度单音应和,让人联想山谷的回响。把美食家们渐渐带进:春波荡漾的江面,繁花似锦的江岸,在江亭楼阁,亲人独依斜栏,焦急聁望游子归来的急迫心情的画面。

主旋律又一次再现的时,古筝以舒展变化的旋律,运用长滚连续演奏技巧,犹如彩云托月,维妙维肖的衬托着主旋律。饱满的音质,绚丽多彩的音色,低吟浅唱,柔情似水。烘托琵琶特色的技巧,推、拉、吟、柔,让琵琶演奏的主旋律,更是富于倾诉性和抒事性。

演奏到乐曲高潮巜欸乃归舟》这一段时,把美食家们又一次带进情绪的顶峰。琵琶和古筝同一个旋律,慢起由弱到强,在不同的音区演奏。古筝在每小节弱拍上,加上一拍刮音,模仿江面上,晚风渐紧,吹动湖面,浪儿拍打湖畔。涛声与美景,静与动的画面,交织一起。

演奏高潮旋律时,不能一味冲动。演奏者必須把握住那种尺度: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真正做到浪而不巅,波涛不惊;激情四射,委婉含蓄。涛声和着游子的心跳声,不绝于耳。

结束的那段,是主旋律不完全再现,琵琶和古筝都运用泛音结束,落在中国传统调式商音上。玲珑剔透的泛音,漂渺若仙,犹如游子依偎在慈母的怀中,渐入梦乡。

《春江花月夜》二重奏,我们还多次由慈济组织的、陶然民乐团组织的,到养老院慰問,演出效果不同凡响,受到听众熱情洋溢的掌声。

每场演奏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时,我经常想,为什么美国听众也如此强烈地欢迎,並且报以热烈的掌声,是什么东西扣动他们的心扉?归根结底,还是这首乐曲的本身,优美动听的旋律,起伏跌宕的情绪,通过琵琶和古筝演奏者的傾心诠释,把乐曲情感渲泄得淋漓尽致,听众欣賞后,身临其境。

即使你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受过不同的文化教育,都能在你的心灵上产生共震点;都会和你产生共鸣;都能找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大文豪鲁迅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的这篇拙文,献给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对中国传统音乐和热爱中国琵琶这一传统乐器的美国朋友。


回到顶部